随着6、7月份毕业季即将到来,将会有大批的应届生告别校园,走入职场。应届毕业生作为职场新人,将以“劳动者”的身份迈进职场,在这身份的转换过程中,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应该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一、劳动者入职时,单位要求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件、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时,劳动者可以依法予以拒绝。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由此可以看出,单位在招录员工时,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件、收取保证金、制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遇到相似情况时可以依法拒绝单位的上述要求。
二、签了“三方协议”,入职后仍需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一些应届生或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届生及用人单位三方签订了“三方协议”之后,该协议可以视同于劳动合同,入职后应届生与用人单位双方可以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此想法是错误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由用人单位提供,经与毕业生平等协商后签订的,对工作岗位、工作待遇等劳动法上权利义务关系进行约定的书面文件。劳动合同与“三方协议”在签约主体存在明显的差别,内容也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合同的签订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最有利的证据,也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最好规范。因此,劳动者应要求用人单位及时和自己签署书面的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报酬、工作岗位、工时制、工作地点等主要条款。
三、劳动者在面对“试用期”要求时,应了解关于试用期内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9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就试用期待遇,《劳动合同法》第20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四、劳动者入职后可要求用人单位在用工起三十日内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包括医疗、工伤、养老、失业及生育保险。《社会保险法》第5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职工申办社会保险登记。另,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关系期间内,因此,用人单位不能以员工处于试用期为由拒绝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社保缴费基数是依据劳动者上年度工资收入总额的月平均数作为本年度月缴费基数,新入职人员以职工本人起薪当月的足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用人单位没有缴纳社保,劳动者有权依法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按照自己的工作年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五、劳动者在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劳动合同条款。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约定的书面文件,求职者一旦签名,除非条款违法违规无效,否则即意味着对相应条款的认可与接受。因此,在签署劳动合同时,求职者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的部分;如部分条款存有歧义,则应当及时提出,要求人事工作人员进行说明、备注;对部分条款中留有空白,则需及时进行勾画,避免遭遇“事后添加、涂改”的情况发生。
喜欢就转到朋友圈吧
今天有法律顾问单位的负责人打电话问我这么一个问题“试用期可以不上保险吧?”看来对新的劳动法知识,还有必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我认为很有必要在我的博客中再对这个问题回答一下:“试用期不给员工上保险违法。”
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的一部分,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上保险的,劳动者随时都可以辞职,并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
另外还补充一下:试用期也不能随意约定,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合同不成立,该期限视同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只有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才可以约定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三个月以下的劳动合同不允许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法律这些规定就是为了防止一些用人单位乱和劳动者约定试用期,侵害劳动者的权宜。劳动合同法还规定的违法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如果约定的试用期超过法律规定的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超过法律规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我国劳动合同在试用期规定上格外偏向劳动者,用人单位试用期间用工成本扩大。针对那些人员流动性大的单位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始,沈斌倜律师建议这些流动性大的工作岗位可以考虑利用劳务派遣。
劳动试用期,是指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了互相了解和考察依法约定的特定时间段,在这一段时间段内,劳动法分别赋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特别的权利。北京劳动律师沈斌倜今天就试用期常见的8个问题,与大家探讨一下:
单位可以随意约定试用期吗?
不可以。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期限和相应的试用期期限,见下表: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 没有约定试用期 |
3个月以下的劳动合同 | 没有约定试用期 |
3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 | 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
1年以上3年以下的 | 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
3年以上的 | 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
试用期内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
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属于违法解除,违法解除应该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制度双倍经济赔偿金。
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后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承担赔偿责任。
可以先签订试用期合同再签订劳动合同吗?
招聘员工时,企业为了占主动,可能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要求先与员工签订试用合同,试用合格以后再签订劳动合同。这种做法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很可能将自己套牢。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仅仅与劳动者签订使用期合同的,试用期合同不成立,试用期合同视为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可以对同一个劳动者多次约定试用期吗?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即便是该员工离开单位以后回来继续上班,仍然不允许再次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内员工请病假,可以延长试用期吗?
试用期条款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试用期一旦确定,除非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变更,不允许单方变更。就算是员工在试用期清了病假,单位仍然不可以私自延长试用期。
试用期劳动者考核不合格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在试用期内企业往往考核员工以确定试用期满是否继续录用劳动者。但是企业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员工在试用期内考核不合格就可以随时辞退。而实际上,如果录用条件中没有包括考核合格这一项,用人单位是无法仅仅依据考核不合格在试用期辞退劳动者的。沈斌倜律师提醒用人单位,如果您想在试用期内以考核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保留劳动关系,一定要把考核合格作为录用条件写入员工手册或者劳动合同当中去,否则单位就可能承担败诉的风险。沈斌倜律师也提醒广大劳动者,如果单位没有把试用期内考核合格作为录用条件并向您,后以试用期考核不合格而与您解除劳动合同是违法的,您可以提出异议。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程序:
企业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有关于录用条件的前置性约定,只用这样,用人单位才能依据依据法律赋予的用人单位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 人单位存在有录用条件的表述;
2、 录用条件已经向劳动者公示;
3、 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4、 解除行为在试用期届满之前做出;
5、 解除通知书在试用期届满之前送达劳动者。